螳蛉是脉翅目的一类昆虫,它们分布于除了南极洲以外的世界各地,中国已有纪录37种。螳蛉简直就是大自然的怪胎:有着蜻蜓的翅膀,胡蜂的身体,豆娘的脑袋以及螳螂的捕捉前足,把凶猛和纤弱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,昆虫界十足的“四不像”。螳蛉成虫外表和习性更像凶猛的螳螂,它是肉食性昆虫,利用像大刀一样的前足捕捉猎物,它多在夜间活动,从不挑食,体型比它小的动物都在它的菜单上,甚至同类。螳蛉的幼年可是非常黑暗!螳蛉妈妈产下的卵极多,数百只卵往往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集体孵化,出壳的小家伙们迅速爬向四周,寻找蜘蛛的卵囊或蛛丝,或顺着蛛丝找到并爬上雌蛛的背上,取食蜘蛛的血淋巴来维持生命,耐心的等待雌蜘蛛产卵。发现蜘蛛的卵囊后,螳蛉的幼虫咬破囊壁钻入蜘蛛卵囊,立刻大开杀戒,用一对尖锐的刺吸式口器吸干了一个又一个蜘蛛卵或幼虫,直至发育成成虫。多数螳蛉幼虫时期均在蜘蛛卵囊内度过,对卵囊种类没有要求,只要是蜘蛛就可,少数在胡蜂巢内寄生。好在螳蛉宝宝一出生就要自食其力,能成功寄生并发育成成虫的比例极低,使这类昆虫分布广泛但极为罕见。
分类:昆虫纲、脉翅目、螳蛉科
图像采集地:广西热带作物研究所 |